近日,从中国铁道学会传来好消息,由中铁建电气化局主持、参与的五个项目获评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再次刷新了建局以来在中国铁道学会的获奖记录。“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于2002年设立,旨在奖励中国铁道行业科技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一步提高铁路技术创新能力,加速铁路现代化建设。
特等奖为京雄城际铁路工程绿色智能建造技术:该项目是国铁集团系统性重大项目,中铁建电气化局参与项目研究,研制了基于工业机器人的新一代高速接触网腕臂吊弦智能预配生产线装备,以及新一代高速接触网工程施工关键机械化自动化装备,构建了高速接触网智能预配车间和高速接触网智能施工工地,有效提升了高铁接触网建造机械化与自动化技术水平,减少工程建设中的人力占用。同时,技术团队建立大空间通风空调温度测控的通用模型,并采用了众多模型、方法、技术,形成了可感知、可计算、可展示的数字孪生建筑,实现了站房能耗设备可视化、数字化、智慧化运维管理,有效减少碳排放数量,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
一等奖为时速350km高速铁路接触网关键零部件可靠性保障技术研究与应用:该项目由中铁建电气化局主持、所属轨道器材公司参与,研制成果突破了高强度、抗疲劳和耐磨损接触网关键零部件设计与制造技术,研发了接触网零部件智能生产、预配、安装系列装备,构建了接触网零部件疲劳性能集成检测平台,制订了适用于时速350km接触网关键零部件制造、预配、施工标准规范,保障了时速350km高铁运营安全,增强了相关产业链的自主可控能力。相关成果已在新福厦、京雄城际、成渝客专等多条时速350km高速铁路成功应用,并辐射应用到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显著提升了我国高铁技术的国际竞争力。
二等奖为高速铁路接触网振动疲劳特征及关键技术与应用。
三等奖为高速铁路特长大坡道、长隧道群牵引供电安全关键技术与应用:该项目由中铁建电气化局联合北方公司开展研究,立足于西安至成都高速铁路,围绕艰难山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面临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如长大坡道、隧道群密集、地质环境复杂、生态敏感度高、交通困难、用电负荷大、牵引制动要求高、外部电源薄弱等,对各种因素对牵引供电系统可靠性、可用性的影响开展了研究,取得了长大坡道高速列车供电与再生安全技术、高速列车再生制动电源回馈系统、山区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雷电及谐振过电压评估方法及防护技术、长大坡道接触网设计施工安全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创新成果,并成功应用于西成高铁的建设,在后续艰险山区铁路建设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提升我国电气化铁路整体技术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铁建电气化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