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碳”文章 向“新”又逐“绿”
      时间:2025-01-08  点击量:   
【字体:

 土豆、甘蔗、甜菜以及其他农作物秸秆加工后制成聚乳酸,再用聚乳酸二次加工制成玉米口罩、环保餐具、生物降解袋……“这些产品都是用农作物加工来的,我没听错吧!”近日,媒体开放日活动中走进中铁建安设计公司“双碳”实践研究中心的10余家媒体记者都惊叹道,展厅里摆放着绿色纤维和绿色塑料等聚乳酸产品的展台格外引人注目。

 近年来,作为西北首家央企“双碳”实践研究中心,设计公司采用低碳技术、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方式推动乡村经济,致力于农业绿色发展,在聚乳酸产业、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菌草种植等方面成绩斐然。

 聚乳酸(PLA)是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经过发酵、纯化、聚合等生产工艺制成的一类生物高分子材料,具有环保、无毒、抗菌、阻燃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正常堆肥条件下可完全生物降解。“每吨聚乳酸可减排约3.2吨二氧化碳,碳排放比传统石油基塑料减少68%以上。”“双碳”实践研究中心讲解员王容华解释道。作为该公司“双碳”产业的重要模块,他们将绿色低碳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努力打造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的新格局,在山东临沂,参与了占地约609亩的临沭县聚乳酸项目建设,建成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18万吨。

 秸秆利用、种养循环的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项目产业,也是设计公司探索农业绿色发展之路的重要一环。他们采用“连续法干馏炭化炉生产工艺技术”,“吃进”农林业剩余物(果木枝桠材、林木剩余物、木材加工剩余物、果壳等),“吐出”高质量的植物提取液、环保炭和生物质燃气等产品,不仅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对生态发展及环境保护工作也提供了重要保障。

 菌草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和新的农业资源,是我国率先开展研究与应用的新领域。该公司紧盯菌草产量高、周期短、生命旺、适应强、适用于荒地、坡地、沟地等特点,在陕西蒲城选取目前最流行的巨菌草和绿洲一号进行种植研究,其中绿洲一号可以在最低零下23.1摄氏度的环境下越冬,一次种植可以收割20年,最高可长到10米。“这种菌草在12月左右含水率低,适合板材加工制作,可以培育食品菌、治理盐碱地,也是饲料加工、生物炭、纤维造纸的重要原材料,”该公司“双碳”实践研究中心主任张源介绍道。

 下一步,设计公司将聚焦农业高铁、高效循环农业、海洋牧场等精准发力,立志成为再生资源“废物利用、修旧利废”的国家使命和中铁二十局创新发展的“双碳”领跑者。

(摘自中铁二十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