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中铁十二局樟吉高速项目构件智能化预制中心生产负责人张国杰只需开启数智化智造系统,输入当天的生产指令,智能化终端设备接到讯息后,当班操作工人立即按指令任务组织生产。如今,像樟吉改扩建项目这样的“智造”场景在中铁十二局近300个在建项目中已经成为常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中国铁建提出要强化大数据采集、分析与应用,充分挖掘数据衍生功能,实现数据管理效能最大化。中铁十二局聚焦项目需求及行业痛点,把数字化技术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智能设备、智能生产、智能管控融合共生的数字建造“生态圈”,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实现工程项目智慧化管控,持续锻造企业市场竞争核心优势。
“数”把标准,“智”提效率
“提取单据、识别U盾、录入付款信息、自动复核、确定付款。”财务结算中,完成一笔普通付款单据需要多长时间?中铁十二局财务共享中心“数字员工”给出的答案是30秒。
数字赋能为建筑企业攀升的业务工作量带来了哪些变化?在中铁十二局,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数字化办公等新应用、新场景、新业态以及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上。
走进该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间特殊的办公室里整齐排列着数行格子间。只见屏幕画面不停切换、鼠标指针快速移动、键盘信息不断录入,银行U盾自动切换,不时传来U盾按压的声音,繁忙有序但办公室却空无一人。
这是中国铁建第一个无人化办公室,由25名“数字员工”及其助手组成的“超级阵列”,掌管着中铁十二局1729个网银盾、2509个银行账户的资金结算业务,只需数十秒,即可完成一笔业务结算。
该集团财务负责人介绍,中铁十二局全年资金结算业务量高达56万笔,日均业务量近2300笔。“数字员工”的研发投用让财务业务处理效率提升10倍以上,资金结算业务可替代80%的人工,数据处理准确率达100%。
数字赋能的成效不只发生在办公区,施工现场也有新的变化。
在成自铁路白云山隧道,检测员孙雪双仅需轻轻拉动手柄,就可远程操控爬行在隧道拱壁上的机器人对隧道衬砌进行“体检”。采集的数据通过智能数据处理系统智能分析处理,能够第一时间识别病害,形成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并实时3D展示,对重大质量问题发出预警。“相较于传统人工检测,检测效率提升3倍以上,数据整理速度提升5倍以上。”孙雪双说。
近年来,该集团通过对小型器具改造升级和大型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成套工装设备生产线的引入及研发,不仅实现了减人少人化作业,提高生产效率,更源源不断将海量数据汇入企业原始数据池,经过沉淀分析后,成为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支撑。
“数”管生产,“智”控成本
干了十多年的项目调度员王贺军没想到,企业数字化建设浪潮会席卷到自己,替代他的正是该集团研发的“拉动式生产平台”。在该平台下单后自动生成订单,反向拉动完成混凝土的生产、配送等环节。和王贺军一样,该集团拉动式生产平台试点的200余个项目的调度员即将转岗再就业,端上“新饭碗”。
项目调度员的职责主要是对项目整体工程进度和各生产要素动态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围绕进度计划,优化调度方案,确保发挥人机料等资源配置的最佳组合和最大效能。现如今,“拉动式生产平台”的投用完全替代了这一岗位。
在宜兴铁路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唐红强仅需在手机客户端“数字土木通”应用软件中输入“桩基浇筑”指令并勾选浇筑部位,拌和站即可根据远端指令智能计算混凝土方量、标号等“订单参数”,并开始混凝土加工生产,同时调配泵车及浇筑施工人员到达指定位置,保证施工的“准时性”。
“以前,这一流程全部需要项目调度员来协调,即使他的工作效率再高,也无法做到真正的无缝衔接。”拉动式生产平台研发人员甘忠忠介绍。
数字土木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方波对拉动式生产有个形象的比喻:“过去是上一道工序‘做’什么,下一道工序‘吃’什么;现在是下一道工序‘吃’什么,上一道工序‘做’什么。”生产要素的准时就位,可以完全杜绝浪费或窝工。
“数”监制造,“智”保安全
7月12日,中铁十二局一公司安全部姜学勇像往常一样,登录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查看81个在建项目班前教育情况。当天早上,参与施工的653个班组、10051名作业人员全部完成班前教育,并均有对应图片和视频资料佐证。平台数据还显示:近10年,该公司没有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近3年,安全零事故。
上百个在建项目安全高效运行的背后,智能化成套管理控制系统发挥了巨大作用。该集团上线的安全信息化管理平台,可以实时掌握所有在建项目的施组方案、人员动态、教育培训、日常检查、隐患排查、问题整改等详细内容,甚至可以随时调出任何一名作业人员的基本信息,一旦发现异常,能够实现及时远程纠偏。
甘忠忠介绍,与传统施工不同,中铁十二局的数字化建设打通了项目各作业场景的“信息孤岛”,实现了智能装备数据、数字协同数据、各类物联设备数据统一采集分析、应用、预警,让项目工程建设更安全更智能。
引入数字安全帽、无人机系统……远在集团总部智能运营管控中心的专家团队即可远程实时指导,做到“身在总部,管控全局”;边坡安装的位移传感器一旦有变化,信息将立即传输至智能运营管控平台,并同步启动现场安装的报警器,作业工人立即撤离……该管控平台通过启用AI识别技术、BIM系统、物联网、无线传输等先进智能化技术,实现线上对各在建项目数字化全方位实时管理。
通过研发全覆盖的“数智”大脑和数字管理子模块,中铁十二局在项目施工生产全过程实现了资源精准高效投放和成本精细控制,使管理优势变为企业在市场拓展中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今年上半年,该集团新签合同额、完成产值等多项指标均较去年同期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摘自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