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站点,成槽机、挖掘机、吊车、泵车等设备“配合娴熟”,基坑开掘、混凝土浇筑有条不紊;奔涌的江水下,盾构机大军昼夜不歇“啃”硬岩,日均掘进百米以上……
临近岁末,世界第二长、亚洲第一长的地铁环线——武汉轨道交通12号线施工现场仍是一派繁忙景象,多个节点取得突破性进展,正向着按时建成投用稳步迈进。
中一路站是武汉地铁12号线规模最大、建设难度最高的地下车站。车站长度超过500米,宽近50米,深约28米,相当于9层楼高。车站地处长江一级阶地,地下管线复杂,施工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基坑缝渗水漏水,导致周边道路和建筑沉降。
为提升项目建设效率,确保基坑周边“零沉降”,施工中他们创新采用“盖挖逆做法”和“人工两点定位法”,有效解决了大跨度基坑开挖过程中形变难以控制的问题。
刀盘缓缓转动,管片拼装机熟练抓起、移位、旋转、拼接,随后撑靴进行顶靠完成拼装,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这是12月20日,记者在该项目丹科区间大盾构施工现场看到的场景。
丹科区间全长4公里,隧道开挖直径超过12米,自二七长江大桥下游570米处穿越长江、穿越江面约2公里。
“穿越长江是项目施工最大的难点。”现场施工负责人任如华介绍,盾构机穿越汉口漫滩段及长江水域段,多为“上软下硬”或“上硬下软”的不均匀地层,一方面难以控制盾构机前进姿态,另一方面角砾土地层对盾构机刀具磨损严重,在江底“换刀”时技术难度大、安全风险大。
为保证盾构机安全、平稳推进,施工过程中该项目依托“安宏斌创新工作室”,开展了“临江强透水超深风井基坑施工力学响应及安全控制”及“超长越江地铁大直径盾构隧道关键技术”两大创新课题研究,并申报了《一种预制箱涵钢筋笼加工样架》等多项专利,以技术创新赋能高效施工。目前丹科区间已完成盾构280环,预计明年1月中旬开启越江之旅。
据悉,武汉地铁12号线全为地下线,区间2次穿越长江、1次穿汉江、2次穿湖,37%的正线区间需要穿越建筑密集区等复杂地块,70%的车站与既有或规划线路换乘。线路地质条件之复杂、施工难度之大堪称全国罕有。
“我们将紧盯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重点、难点和堵点,创造一切有利条件大干快上,全力以赴为按期通车作出贡献。”铁建投资武汉地铁12号线总承包部总经理安宏斌表示。
(摘自《中国铁道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