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随着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表彰大会、中国—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论坛、2022中国—东盟建筑业暨高品质人居环境博览会的召开,中铁十二局1项成果获得了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建筑业协会“行业年度十大技术创新”奖等多个奖项。
该成果是依托中铁十二局二公司拉林铁路巴玉隧道开发形成的《高原高地应力岩爆隧道施工关键技术》。中铁十二局承建的巴玉隧道,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汇地带,地壳活动活跃,地质条件复杂,地应力高,高地温不良地质段长,隧道全长13073米,最高海拔3500米左右,独头掘进距离达7.1公里,最大埋设2080米,岩爆洞段占比94%,岩爆强度、频率和形态多样,单次持续时间长,是世界上首座高原重度岩爆隧道,也是目前世界上岩爆最强、独头掘进距离最长、埋深最大的高原铁路隧道。施工难度极高,安全风险极大,被业内誉为“隧道岩爆博物馆”。由于岩爆灾害的突发性和前兆信息的复杂性,迄今为止国内外还尚未攻克这一难题,公认的岩爆风险判识、支护设计和防控技术规程尚未建立。
本项目从隧道岩爆风险定量评估、快速施工和针对性的岩爆支护技术、立体安全防护技术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攻关,提出了高原高地应力隧道开挖过程岩爆风险定量评估方法,形成了高原高地应力隧道不同等级岩爆的超前应力释放技术和适应性支护技术,构建了以防护台车、武装岩爆安全劳保用具加刚结构防护罩的隧道立体岩爆安全防护技术,有效解决了岩爆隧道施工难题。
当前,《高原高地应力岩爆隧道施工关键技术》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研发过程中形成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4项;获省部级工法2项;撰写论文23篇,其中6篇SCI论文;参与编写岩爆规范3部。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使巴玉隧道掘进速率提高20%以上,同时岩爆频次显著降低,为新建高原铁路深埋隧道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创造了高原铁路隧道独头掘进7015m的世界纪录,为我国乃至世界深埋隧道工程建设给予宝贵的经验与借鉴。
(摘编自中铁十二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