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公布了关于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的授奖决定——铁五院专利“路基监测装置”(ZL201921023208.X)荣获中国专利银奖,这是该企业自2010年获得优秀奖以来,首次摘得银奖,标志着铁五院在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运用保护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中国专利奖由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中国唯一专门对授予专利权的发明创造给予奖励的国家级政府部门奖,是知识产权领域名副其实的“奥斯卡”。
铁五院专利“路基监测装置”针对现有路基监测技术中时空基准不统一、数据孤立、传导误差大、监测维度低和精准预警滞后的难题,提供了一套基于北斗统一时空基准下具有高精度自校核、多源数据融合功能的路基多维监测预警技术和装置,突破了传统路基工程监测技术的局限,实现了卫星多源融合监测预警技术和装备在路基工程全生命周期的自主可控。
该专利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数据融合技术,对北斗、GPS等系统的观测数据及多源传感器数据进行融合,对各系统间的时空基准进行统一,从多角度全方位提高了卫星定位系统在路基多源监测系统中的精度,实现了路基监测坐标基准的实时自动维护,推动了卫星定位系统,特别是北斗定位系统在路基健康监测中的融合发展,赋能路基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监测、病害监测及地质灾害预警。
该专利提出将北斗统一时空信息基准引入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系统,解决了监测数据时序混乱和空间测量基准不统一的问题。
该专利采用监测数据闭环处理流程,实现了北斗融合多源传感器监测数据深度融合,协同复核分析,可实时为路基外部及内部测点提供自动校核测量基准及高精度沉降变形数据,解决了多源数据融合分析和基准校核不及时的问题。
该专利通过卫星坐标传感器提供路基边坡顶部及坡脚位置的三维数据,构建路基几何框架基本状态,解决了从施工到运营期的路基边坡稳定性一体化多维监测和预警问题。
该专利顺应国家北斗系统产业政策要求,技术先进性高,专利权人运用及保护措施完善,以本专利为核心,在相关变形监测领域共申请外围专利31项,形成了完整的专利保护网。未来,该专利技术还可拓展应用于国内外公路、港口、机场、水电工程领域的GNSS多源融合自动化变形监测预警,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运用前景广阔。
该专利在2020年获得了中国铁建“专利优秀奖”,2021年荣获了中施企协“首届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特等奖”。此后,地路院在科信部的指导和中国铁建知产中心的协助下,组织了项目申报工作,开展了申报书编制,筹划了模拟答辩,圆满完成了专利申报和视频答辩,实现了新的突破。
通过强化技术创新,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地路院坚持在实践中创新、从转化中增盈,针对技术盲点开展集中攻关,几年来承担课题50余项、完成各类标准超40项、专利授权达30余项,不仅解决了施工技术难题,更将技术领先转化为经济效益。
近年来,铁五院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高效促进知识产权运用,推动构建企业新发展格局。
2017年-2021年,铁五院申请专利785件,其中发明专利323件;获授权专利497件,其中发明专利63件;2019年-2021年共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28份,呈现逐步增长的稳定态势。2018年至今,铁五院荣获中国专利奖两项,其中银奖1项、优秀奖1项;中国铁建专利奖16项,其中金奖2项,优秀奖14项;北京市发明专利奖1项;11项专利在中施企协工程建设行业高推广价值专利大赛获奖。
“十四五”期间,铁五院将依据国家《“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结合行业发展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细化管理标准、增强系统保护能力,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成效,不断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促进企业创新要素有序流动、高效配置。
(铁五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