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铁四院全年新签合同额突破300亿元大关,达到306亿元,新签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5.6%、6.6%和7.2%。铁四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凌汉东一语中的:“成绩的背后是强大的科技支撑。”2021年以来,以科技创新为支点,撬动细分市场,铁四院为自身发展注入活力和后劲。
技术发力促经营
全长4.45公里、设站2座的长沙磁浮东延线是配套长沙机场改扩建、扩大空铁联运综合交通枢纽效应的重要工程。2021年,铁四院发挥设计前链技术优势,配合中国铁建华中区域总部揽获该EPC项目,首台盾构机在年底顺利始发,标志着世界首个采用盾构法施工的中低速磁浮隧道正式进入掘进阶段。这背后是铁四院在中低速磁浮领域的深耕细作。
时间回溯到2016年。作为我国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设计单位,铁四院在当年开通运营的长沙磁浮快线中开展“技术练兵”,取得一批技术专利和科技成果,系统掌握了磁浮工程设计、施工和维修等关键核心技术,使之成为东延线项目中标和后期建设中的“核心竞争力”。
2021年铁四院立足服务中国铁建全系统经营,用好设计、咨询、技术优势,在项目前端发力,积极融入中国铁建大经营格局和区域经营体系,全年配合区域总部中标长沙磁浮东延线等7个项目。
依靠技术开拓市场,依靠技术服务客户。铁四院持续投入,目前正加速推进高速磁浮基础应用研究,2021年圆满完成中国工程院项目“大湾区广深港高速磁悬浮铁路预可研”“常温常导高速磁悬浮”等19项课题,抢占了高速磁悬浮技术高地。
数智转型促进阶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数智转型成为引领发展的新动能。铁四院上上下下都有一个共识:数智化转型是关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头等大事,务必全员参与、全院出力、全力以赴。
今年4月初,铁四院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陆路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化设计共性关键技术”项目全面启动。该项目是铁四院“十四五”首个牵头承揽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为企业“一键成图、数智转型”目标实现,抢占行业智能化技术制高点赢得宝贵先机。
2021年年末,该项目获科技部批复,总经费12445万元,旨在攻克勘察设计智能化核心技术瓶颈,加速交通行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从手工1.0、计算机辅助2.0到智能3.0的跨越,同时打造行业智能技术策源地,带动产业链发展,为中国铁建打造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多方共赢、协同发展的智能生态圈奠定基础。
为高质量完成该项目,铁四院于今年1月成立了数智化事业部,集中陆路交通专业技术人员200余名,专职从事数智化研发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同时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聘请专家组成专家咨询组,构建高效管理构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首笔到款中央财政经费已全部拨付至课题承担单位。
携手联动系纽带
2022年4月下旬,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湖北中心和铁四院共建的“现代交通建设领域知识产权工作站”签约成立。该工作站将夯实铁四院在现代交通建设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铁四院知识产权工作水平。
2021年,铁四院新增专利申请630项,获得专利授权692项,专利数量稳居行业第一,通过专利转化实现营业收入2亿元。“‘黑科技’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也提升了企业对外合作的吸引力。”该集团技术中心主任邓振林介绍,2021年,铁四院以技术转让、股权合作等方式与地方形成利益同盟,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其中所属新型轨道院引入苏州轨道集团作为新的战略投资者加盟,积极拓展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轨道交通产业,秉承“双核引领、双轮驱动、多点支撑”发展战略,全力打造“长三角知名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服务机构”,成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具备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与此同时,铁四院所属广州院还与广东省铁路集团投资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广东铁路规划设计研究院,开启了路地携手推动“轨道上的大湾区”战略加快落地的协同创新进程。他们共同申报促成了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第一家铁路方向的研发中心——智能铁路建设技术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研发中心通过审查评议。
该集团还将合作目光投向新兴业务,深化与外部优势企业合作,全力拓展生态环保、片区综合开发等新兴市场,为自身的未来业绩带来巨大想象空间。
(摘自《中国铁道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