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至29日,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在深圳举行,铁一院2项科技创新成果——高速铁路接触网预配技术、多年冻土工程技术领域创新在交流大会上重磅亮相。
高速铁路接触网预配技术,是铁一院完全知识产权,可实现多工况、多类型接触网的精细化、批量化、高效化的预配计算,缩短了施工工期、提高了安装精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填补了国内空白。2015年至今,该项目研究成果先后在兰新高铁、西成高铁、银西高铁等国家重大铁路干线得到应用,获得了“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铁路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等多项奖励,授权发明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由“刘争平劳模工作室”制作的多年冻土通风管路基模型、热棒路基模型、片石气冷及碎石护坡路基模型以及冻土铁路处理措施微观模型,集中体现了铁一院在青藏铁路设计中确立的“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创新综合防止融沉、冻胀、开裂的冻土路基结构和施工技术,创新成套冻土工程措施和施工工艺,解决路基、桥梁、隧道结构的融沉和冻胀难题。成果在青藏铁路的运营中得到全面应用,在随后的拉日铁路等高原地区铁路研究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对于我国乃至世界冻土区铁路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青藏铁路工程于2009年、2013年分别获得全国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际“菲迪克”百年工程项目优秀奖。
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广东省总工会、深圳市人民政府、中国职工技术协会承办。大会主题为“技能强国 创新有我”,共设置了大国工匠、全国职工创新成果、地方工匠创新成果、全国产业工匠创新成果、中央企业工匠创新成果五个展区。全面反映中国工业化进程,展示中国工业、中国制造在发展中取得的辉煌成就,展现新时代中国产业工人拼搏奋进的风采。
(摘自铁一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