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建造推动数字化转型——中铁建设建筑科技公司科技创新侧记
      时间:2021-11-10  点击量:   
【字体:

“这里集中展示了智慧建造软件、智能服务机器人及智慧物业等40余项智慧建造成果,极大提升了工程建设水平和管理效率,为项目管理注入了智慧动力。”在中铁建设建筑科技公司智慧展厅,公司总经理王超向笔者介绍。

作为中铁建设改革创新的“桥头堡”,建筑科技公司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时机,践行中国铁建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建造“1236”总思路,将“互联网+”融入项目管理,通过创新研发推动转型升级,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双认证。

一体化智慧平台——打破“数据壁垒”

数字化转型要实现业务互联、数据互通。针对如何打破项目“数据壁垒”,建筑科技公司以“1个平台、5大终端、6智融合”为核心框架,通过智能进度、智能劳务、智能物料、智能场区、智能监控、智能调度六大智能场景,整合物联监测和智能化管理,实现数据的统一接入、统一管理和统一应用。相比以往工程行业智能管理系统,“156智慧建造平台”整合了现场智能监测终端、地理信息模型、BIM模型以及物联网技术,实现了迭代升级。

自2016年起,该公司就将“智慧建造”理念引入施工管理,以项目信息化建设为导向,开发了一系列定制化智慧工地管理系统,助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时,该系统还成为中国铁建唯一入选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信息化106项应用典型案例。

“有了这个系统,仅用一部手机就可以了解现场用工、材料进出场以及施工进度情况。”“工地正处于抢工时期,通过智能调度,我们可以看到混凝土罐车的实时定位,再也不用干着急了。”中铁建设中直安惠职工住宅项目负责人程普强说。

“电子巡更、塔吊防撞、劳务实名制、基坑监测、智能水电表等所有数据汇总至云平台,通过五大终端互联互通,有力保证了项目安全生产。”程普强通过手机向笔者展示了施工全过程监控,一旦发现故障点,远程运维系统会立即介入,故障点信息就会以短信形式推送到检修人员手机上。

课题转化与投产前各项环节,少不了深入研发与细节创新。“我们在青年创新工作站搭建创意树,上面贴满了大家的创新思路。”青年创新工作站负责人庞明亮说。在他看来,创新的目的是服务生产,不仅要站在项目管理者的需求角度去研发产品,大量倾听项目一线人员心声,还要与厂家、供应商做好沟通协调,避免投产后产品出差错。

智能服务机器人——为管理添力赋能

炎炎夏日,在厦门北站项目工地现场,一个“头顶”闪着亮光,可以自主行走的“大眼”机器人格外吸引眼球。“这是我们的安全管家——智能巡检机器人,它可以24小时按照规划路线定时巡检,通过手机、电脑实时查看高清影像。机器人搭载了集成图像采集、红外热成像仪和环境感知设备,即使晚上也能‘看’清周围环境。如果发现工地有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外来人员及外来车辆、火灾等现象,机器人会立即发出警报并将隐患信息传送至管理人员手机。”项目人员向笔者介绍道。

建筑科技公司立足市场,让智慧建造真正起到为项目管理减负、提供科学指导的效果,研发了智能巡检、智能旁站、智能引导、智能消毒和无人洗地机等多个系列机器人,提升了项目智慧化管理水平,加快了企业“数智化”转型发展步伐。

智能旁站机器人被称为“工地质检员”,搭载高清摄像头、扬声器与拾音器,具有远程高清监控、远端控制、现场抓拍等功能,可极大节约巡视现场的人力与时间成本。

智能服务机器人肩负迎宾职能,搭载语音交互系统、运动控制系统和导航系统等,为项目建设增添AI智能。在中国铁建·花语天著项目售楼处,一个身高1.6米“能说会道”的机器人“小白”引得大家驻足观看。此时的“小白”化身“售楼小能手”,在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下,实现“无接触迎宾服务”,对楼盘、区位、户型进行推介,凭借高颜值、高智商、会指路、稳定的避障能力等特点深受业主喜爱。

“铁建智享”——智慧物业管家

建筑科技公司不仅致力于项目施工管理智能化研发,并且在物业服务智能化上积极探索,以“智慧共享”为理念,成功研发可随身携带的“铁建智享”物业管家系统,在山东莱州中国铁建·国际城落地应用。

“打开手机就能一键报修、在线缴纳电费水费、为来访亲友提前办理预约通行,更贴心的是还有叫醒服务,有了这款智慧物业软件,方便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幸福感也随之提升了。”该小区业主满意地说。

在“互联网+”风潮之下,更高效安全的社区管理是现代物业管理不断追求的目标。该系统高效运用物联网、传感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集业主管理、物业运营、应用管理、智能硬件管理及数据分析等功能于一体,为业主提供包括线上维修服务、在线缴费、人脸通行、访客通行、装修管理、投诉表扬等在内的20多种服务,并联动物业管理硬件系统,实现了物业服务全覆盖和全社区可视化智能管理。

“自从推广了该系统,我们的服务更精准高效,用户满意度高达95%。”该小区物业负责人说。

中铁建设建筑科技公司以数字技术创新应用为牵引,多维度、多方面探索智慧建造新模式,积极打造“铁建科技”品牌,推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

(摘自《中国铁道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