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工人挥汗如雨,作业机械日夜赶工;一边是设计人员通过数字建模,将全部构件的尺寸、材质、外形、技术参数等转化为数据信息,在中铁建设集团中南公司承建的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基地项目,每天都在上演“实体”与“数字”同时推进的故事。
作为国家民航局确定的四型机场示范项目和住建部建筑信息化改革试点项目,鄂州花湖机场坚持建设运营一体化理念,以智慧机场为统领,统筹推进平安、绿色、人文机场建设。建成后,将成为全球第四个、亚洲第一个货运机场,与北上广深等综合性枢纽机场,共同组成国际航空货运枢纽规划布局。
中铁建设集团中南公司高度重视鄂州花湖机场的数字化BIM应用实施,组建专业BIM实施团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全方位、全过程推广BIM应用,用数据打通设计、招标、采购、计量、质量管理等环节,用模型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BIM实施团队遵循“先模型深化,再按模施工”的原则,施工前,设计人员会对所有工序的每个构件进行数字建模,将全部构件的尺寸、材质、外形、技术参数等转化为数据信息,用数字“复制”出每个构件,并在施工阶段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深化、细化数字模型,确保数字模型即建造实体,达到“所见即所得”。就如同在电脑中先搭建一座机场,再按照模型进行“3D打印”建造,可极大提升业主后期对机场的运营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该项目搭建1:1的三维信息化模型,可360度在线观看产品构造与设计,大到整座基地,小到一根钢筋的位置、规格、形状、材质,直观了解项目的各项情况,实现远程指导现场施工,控制施工质量。
除全过程设计建模外,数字化应用在鄂州花湖机场航空基地项目中比比皆是:在桩基上安装前端数字设备,对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打桩次数、成孔深度、垂直度等精准监测,施工精度能达到厘米级,有效遏制质量问题及安全隐患;通过模型与平台系统挂接,在客户端和移动端进行质量验评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在清单计量方面,模型构件赋予造价信息和质量验评信息,实现降本增效。
据了解,鄂州机场航空基地项目需深化的模型共65个,需完成构件数量约110万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深化模型搭建53个,构件数量近100万个。
(摘自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