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二十五局一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时间:2021-05-10  点击量:   
【字体:

 日前,由中铁二十五局五公司、山东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艰险山区复杂地质中隧-桥工程关键技术与灾害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在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组织召开的科技成果评价视频会上通过专家组鉴定,该项目研究成果达到整体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的“桥隧连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艰险山区复杂地质中隧-桥工程关键技术与灾害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以穿越溶洞、煤矿采区和突水、突泥等地质条件复杂的峨(眉山)汉(源)高速公路1-6分部双桥村区间隧道为工程背景,综合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测试等研究方法和手段,对不同施工工法下浅埋偏压洞口段围岩变形和地表动态沉降规律、艰险山区深长隧道穿越不良地层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建立艰险山区涵盖偏压洞口段、桥隧连接段及主体段的隧道安全施工技术体系,并在复杂地质情况下桥隧连接洞口邻接陡峭冲沟隧桥新技术等方面取得创新性成果,在确保艰险工段安全作业的同时,有效提高施工效率。

 “全长3.2公里的双桥村2号隧道紧邻成昆铁路老虎嘴1、2号隧道,周边地理环境复杂,整条隧道为四级以上软弱围岩,岩体破碎,隧道洞口存在浅埋偏压并穿过多处断层带,隧道进口端和出口端都均为高约百米的垂直峭壁,交通条件差且隧道局部极易发生突泥、涌水等,我们整个隧道施工就像是在鸡蛋壳上打洞。”据施工方中铁二十五局峨汉高速项目经理汤吉良介绍,面对围岩特质及复杂的地质条件,建设者在山东科技大学专家组的指导下,制定相关光面爆破方案,采取了机械开挖、架设临时钢便桥、修建多处洞外错车道等工程措施,克服高风险源施工难题,缩短施工工期4个月,使峨汉高速公路峨眉至峨边段提前通车。

 据悉,此次鉴定会邀请到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李术才等在内的多位国内知名专家。经过严格的论证和质疑,专家们一致认为上述成果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摘自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