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轨道板生产线为京雄高铁保驾护航
      时间:2021-03-15  点击量:   
【字体:

在河北省河间市京九铁路河间西站南侧,有一座占地200亩的中铁十九局河间轨道板场,这里承担着京雄高铁33900块轨道板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的生产任务。

京雄高铁是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具有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工期要求紧、制铺板施工工艺新、制铺设备精、控制精度严、制铺周期短的特点。作为高铁关键构件,CRTSⅢ型轨道板是确保高铁列车安全、平稳、快速运行的重要保障。中铁十九局在轨道板生产中持续创新优化,打造了一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全智能信息化的轨道板生产流水机线,拥有模具120套,年产量50000块。

据中铁十九局京雄高铁项目经理彭志新介绍,几年前,我国高铁轨道板还依赖进口,每块轨道板价格为1.6万元左右。立足破除国外依赖,河间轨道板场不断加大研发和创新力度,仅在高铁轨道板生产线方面的研发投入就有近亿元。经过一年多攻关创新,他们研发并实现了自主生产这类产品,而且质量更为可靠、工艺更为先进,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50%左右。

在河间轨道板场,记者见到了中国高铁“硬币屹立不倒”的“秘密武器”——CRTSIII型无砟轨道板。这种轨道板曾在郑徐高铁民权特大桥上,经受我国自主研制的两列标准动车组分别以420公里的时速“亲密交会”,挑战了世界级难题。

高铁运行中,每平方米轨道板承重达4900吨以上,对产品的材料、制造工艺等要求极高。在生产阶段,河间轨道板场的试验室里,大屏幕上清晰显示出每日产量推进、板场计划与生产进度等数据。13项管理信息数据一次录入后将会永久保存,在任何地方管理者均可通过互联网登录系统,随时全面掌握板场生产与质量状况,为随后的数据运维提供依据。同时,生产数据可实时上传至京雄铁路建设指挥部和国铁集团工程管理中心,供随时了解各项技术参数。

京雄高铁河间轨道板生产采用流水机组化智能生产线,有控制中心集中智能控制,基于物联网通信信息与数据库技术将轨道板生产全程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原材料检验与发放、生产控制与数据采集、产品检验及自动记录、发运全过程、数据相互关联、自动生成质量证明书,做到了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优化后操作工人由66人减少到了18人,80%的工位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及自动化。

虽然用混凝土浇筑,这种轨道板摸起来却非常光滑。浇筑前,机器人用小刷子清扫模具的每个角落,自动化设备调校每一条钢筋,走出生产车间之前还要经过3D智能扫描。“智能检测区轨道板外形尺寸采用全自动工业机器人3D扫描检测,自动生成监测数据与标准数据对比分析形成检测结果”中铁十九局副总经理赵琦说,每块轨道板中还嵌入了特制卡片,可实现质量追溯。轨道板3D智能检测系统包含工业机器人、光学跟踪仪、激光扫描仪等核心部件,5分钟内就能自动检测轨道板所有几何尺寸。整个检测过程采用一键式操作,自动采集控制、自动分析处理、自动输出成果报表,无需人工干预,使检测精度与效率双双提升。

作为雄安新区“千年大计”的“开路先锋”,两年多来,中铁十九局建设者用误差不超过1毫米的精品施工要求,引领智能高铁之路。

(摘自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