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铁建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在武汉召开了课题三标准送审稿专家评审会,同时组织召开了2020年科技工作总结暨2021年工作计划会。
一年来,项目组攻坚克难,项目实施取得重要进展。5种类型网络化拓建和快速装配支护关键技术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完成3项、累计完成5项拓建类和2项快速装配类示范工程验收;关键装备取得重大突破,铁建重工先后完成了浅埋盖挖快速装配支护一体机和多功能作业台车工程样机研制,并分别在太原姚村地下综合管廊和广州地铁番禺广场站示范应用,取得较好效果;中铁十四局在总结原设备示范效果的基础上,优化钢管内切割、焊接装备设计,二次研发装备速度指标和智能水平均取得大幅度提升,为下一阶段推广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中国铁建先后完成7部团体标准初稿评审、函审并形成送审稿,形成了从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风险评估和管控、安全前置的规划设计、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等系列标准;完成10项中国铁建工法审查;组织编写了6部专著,其中1部已正式出版;申请并受理专利51件,发表论文32篇,培养人才11名。该项目顺利通过了21世纪中心组织的中期检查验收,被誉为“管理最优”“成果最优之一”,助力中国铁建打造地下空间第一品牌。
从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业化的更高目标出发,项目组通过抓重点问题、开展专项推进工作,整体提升了研发水平。针对系统平台研发创新性不足的问题,项目负责人亲自带领研发骨干先后赴成都和深圳,咨询相关领域院士和专家,召集专家对成果进行咨询和诊断,组织博士团队集中研究攻关。针对示范工程及模型试验受疫情影响滞后问题,项目组开展专项协调和检查推进,分赴衡水、石家庄、成都试验现场解决问题。关键技术总结和“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关键技术系列丛书”编写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据悉,由国务院国资委推荐、中国铁建牵头的“城市地下大空间安全施工关键技术研究”项目于2018年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这也是中国铁建首次牵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项目设置6个课题,含中国铁建共有18家单位、近200人参与研究,实施期2018年7月至2021年6月。项目研发团队从地下空间理论体系、规划设计、施工、监控和装备研发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研究,系统专利布局,对提高我国公共安全和地下空间施工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摘自《中国铁道建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