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打造“智能”成自高铁
      时间:2020-11-10  点击量:   
【字体:

 “我们现在钢筋加工完全流水化作业了、技术交底可以做模拟演示了、环保有实时检测,都是高科技!用着新技术,我们工作也更安全了,效率也更高了!”隧道施工现场技术员魏永豪说道。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信息社会迈入“5G时代”,十五局成自项目也加紧工程建设信息化的脚步,以“智能工地”建设推进现场标准化、精准化管理,打造安全、高效、绿色的建设体系。

 在进场之初,该项目团队就对项目建设进行了科学筹谋与规划,在项目建设中借鉴了京雄高铁施工经验,融入了“智能、精品、绿色、人文”的高铁建设理念;转变传统思维模式,从有效降低施工成本、全面提升施工质量、全面确保施工安全的角度出发,依靠科技、智能应用,认真贯彻“零误差”理念;加强物资设备高效循环利用,提高施工生产效率,节约施工成本,实现项目智能化建设。

 智能化设备助力施工便捷、绿色

 走进项目钢筋加工场,映入眼帘的是智能化的生产线,从钢筋数控弯箍、钢筋笼滚焊机到焊接臂、数控弯曲中心一系列的智能化数控钢筋加工设备一应俱全。钢筋加工可以按照图纸设计,通过编程式、智能化的技术,对钢筋下料实现定制尺寸、切断机数控成型,形成流水作业,不仅耗能低、加工精度高,而且成型速度快、钢筋损耗低。

 拌和站再也不是传统印象中的尘土飞扬,满是污水的沉淀池和杂乱无章的材料堆放了,取而代之的是封闭的加工厂和材料存储仓;材料仓内还装置了智能PM2.5空气质量检测仪和降尘淋喷设备,通过智能空气质量检测,实现全自动定式遥控的喷淋降尘,有效减少了粉尘颗粒的扩散;砂石分离机实现了罐车清洗的零排放,罐体内废弃的砂石料被分离过滤重复利用,避免了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拌和站料仓前的LED显示屏可以实时显示材料的检测及标识情况,拌和站的监控系统也实现了混凝土配合比及质量数据的监测分析,能够更加精准的掌握混凝土的质量。一直从事拌合站管理的李峰说道:“现在的工作效率更高了,工作环境也比以前更好了,感觉咱们的工地也瞬间高大上了。”

 智能云系统助力施工管理

 该项目全线32km线路,线路长,设备种类繁多,怎样合理的调配机械,实现机械高效利用,全面把控机械设备的运行情况?该项目团队引入了智能铁甲云参谋管理系统,通过在进场的设备中加装GPS定位系统,利用可视影像技术及移动通讯互联网的信息化的技术,可以做到实时视频抓拍、远程掌控设备状态、设备运转记录统计一键导出,使项目管理者第一时间掌握所有设备运行、利用、费用管控等情况,达到心中有数、降本增效的目的。据悉,铁甲云参谋管理系统的应用不仅使施工现场的设备利用率提高了10%。

 在项目的技术管理中,该项目团队引入了BIM技术、图新地球及漫游视频系统等智能化云技术的应用。通过BIM建模模拟演示,可发现施工组织中存在的碰撞等问题,及时优化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与此同时,该项目有效的发挥了其模拟演示的作用。根据其可视化的特点,提高了在技术交底、方案演示及安全体验等方面中的应用,更加直观的显示了技术应用及施工工艺,精确的分析和把控了现场施工的脉络。该项目技术主管李坤鹏讲:“现在技术交底再,也不用长篇大论的讲一大篇还搞不清楚要点了,BIM建模演示可以清晰完整的看到整个施工工序过程,形象直观,大家也能轻松的理解明白。”

 在现场的施工过程中,智能化的设施也极大的得到了应用。在隧道的数据监测中应用了危险气体电子检测仪、电子门禁定位系统,提高了隧道施工的安全性;在钻孔桩施工中应用了混凝土智能超灌提醒仪,过磅影像系统等控制材料节超,据悉仅混凝土智能超灌提醒仪一项就可以为桩基施工节省混凝土3000多方。同时,智能喷淋设备还广泛应用到了墩身、梁体、预制构件等实体养护中,提高了养护的效率,也保证了实体工程的质量。

 在建设“智能、精品、绿色、人文”高铁理念引领下,该项目的“智慧工地”不仅为一线作业人员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安全保障,收获了业主的表扬,就连驻地媒体都为之点赞。今后,该项目将更多围绕工艺水平、科技含量、质量安全进一步加强施工管理,以科技为依托,全面提升项目工程的工艺、质量、效益、安全、环保、管理水平,践行新发展理念,打造技能、智慧、效益工地,为成自铁路建设创效益、树形象、展现十五局品牌和实力。

(摘自中国铁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