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建首条装配式住宅智能生产线投产
      时间:2020-11-10  点击量:   
【字体:

 9月24日上午,由十四局房桥公司主导研发、拥有知识产权的装配式住宅智能化生产线启动,开启了中国铁建系统内装配式住宅部品智能化生产的新篇章。新生产线预计年产能可达3万立方米,该公司装配式建筑部品年产能达15万立方米。

 该生产线由十四局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立项研发,课题组在研究中国铁建首个住宅产业化自动流水生产线运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学习、改造提升,进而完善设计,并加入智能化元素,历时一年设计、研发、建造而成,形成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筑工业化领域的应用》发表在核心期刊,3项专利已被受理,另外6项专利正申报。

 在长136米,宽21米的的生产车间,左边生产线上自动清模机的毛刷贴着模型缓缓前行,所过之处光亮可鉴,机械手臂自动吊起模型边框布模,通过定位芯片准确地安装在模型四周,自动布料机通过精准称重无误差布料,新型拉毛机多方向机械拉毛替代人工,拉毛水平达到行业领先……现场只有七八个工人在走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右边升级版的“隧道式”立体养护窑通过分区控温,实现了对部品升温、恒温、降温的精准控制,整条生产线更加绿色、环保。

 在车间的尽头,由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生产线的“大脑中枢”——信息管理中心,正通过后台系统全方位实时追踪生产情况。LED大屏幕上,车间的各个重点工序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大脑中枢”的控制下,信息系统自动识别图纸,这一技术填补了业内空白,而自动排产改变了以往只能辅助排产的现状,更加精确、高效。同时,它还是这条生产线的“保健医生”,通过远程诊断实时监测,并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进行预警。

 “如果把以前应用的传统自动化生产线比作一部按键手机的话,那么,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就是一部最新款的智能手机。”该车间技术负责人王显京作了一个比喻。“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完善钢筋笼安装、拆模这两个需要人工干预的工序,尽快实现生产全流程智能化控制。”装配式住宅中心负责人陈英明说。

 据悉,作为中国铁建首个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该公司房山基地住宅产业化部品在北京市场稳步上升,通过不断拓展新兴板块,目前已建立8大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同时,他们挂牌成立中国铁建首个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每年投放新产品20余项,拥有国家专利成果56项,涉及种类近150余项,以产品研发支撑各子分公司和产业园的发展,以技术突破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升级。

(摘自中国铁建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