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
      时间:2020-11-10  点击量:   
【字体:

 近日,在京沈高铁朝阳枢纽至顺义段施工现场,铁五院项目组的工程师们使用北斗惯性组合导航铁路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俗称北斗惯导小车)对该段有砟轨道进行了多回合精测任务,这标志着自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后,首次工程化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北斗惯导小车由铁五院联合武汉大学开发,全部核心传感器实现了国产化,对北斗应用和高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北斗惯导小车集成了支持北斗三号的国产卫星导航接收机和惯性导航系统,用于替换传统轨道精测手段,快速精准获取轨道的三维位置坐标、姿态和轨距,实现轨道中线里程、轨向、高低、轨距、水平等各项几何参数的高效测量。

 同时,该项目也是今年6月份启动的北斗铁路行业综合应用示范工程‘1+1+9’建设总体布局中首个现场实施的项目,将有效促进北斗系统产业化应用发展,以及‘中国北斗’与‘中国高铁’两张国家名片的全面深度融合。

 京沈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主通道之一“京哈-京港澳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年底顺利通车,在北京朝阳枢纽至顺义段工段现场,参建单位在该区段的有砟轨道数字化捣固工作中广泛采用先进的数字化作业手段代替常规人工检测。铁五院与武汉大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紧密合作,在现场利用北斗惯导小车开展轨道精测及平顺性检测工作,有效指导后续大机捣固作业,确保在工期异常紧张的情况下高标准地完成建设任务。

 北斗惯导小车可以实现铁路轨道内部几何参数毫米级、里程厘米级测量精度,满足高铁有砟轨道数字化捣固要求;同时,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见卫数量更多,在复杂场景下的系统抗干扰性能和可靠性更具优势,与采用传统轨道精测手段相比测量效率至少提高20倍以上。

 该项目组在两周时间内完成了多次有砟轨道精测作业,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轨道上任任何位置的轨道几何形位进行精准定位,测量数据实现了一站式集成处理,在保证精度的同时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为下一步京沈高铁全线联调联试列车按照设计时速平稳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期间,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精测任务,该项目组20余名成员自愿放弃国庆休假,并成立“党员青年突击队”,吃住在一线,奋战在现场,确保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在建成开通后,能够顺利融合应用于高速铁路轨道精测,直接服务于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及维护,用责任和实干见证着北斗应用和高铁建设领域“里程碑”式的一刻。  

 与此同时,“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高铁建设领域”的消息也引起了众多主流媒体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经济日报、央广中国之声、中新社、学习强国等纷纷对北斗惯导小车的成功应用进行了报道推送。

(铁五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