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在成都供电段红花堰变配电所,“黑匣子”正在无声运转,为变配电所应急电源“站岗把关”。这个“黑匣子”是成都北变配电检修工区经过3年科技攻关后投入生产的全自动蓄电池活化仪。
“每个变配电所都备有一到两块蓄电池,作应急电源使用。为了保障这些蓄电池能随时发挥效能,需要保持电池活性,我们每年都需要对电池进行活化作业。”工区电器钳工杨斌介绍说,“一次活化作业需要5至6名职工连续作业近10个小时,而我们工区25名职工承担着37个变配电所超过80块蓄电池的保养维护任务,每次活化作业都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区组建攻关团队,自主研发全自动蓄电池活化仪。“我们做了大量试验,还在现场不断完善,对接线等环节进行反复优化。”工长黄大俊说。
去年底,他们攻破了全自动蓄电池活化仪研发的最后一关,实现了110V至220V蓄电池组兼容通用,能够满足不同蓄电池活化需求。
“这套设备的成本只有2000元,相当于1次人工维护蓄电池的费用,在全段推广后,一年能节约60万元,还大大降低了人工活化蓄电池的安全风险。”杨斌自豪地说。
这些年,工区挥动“智慧棒”,破解了一个个难题——根据定位计算日出日落时间控制光照的GPS自动照明控制器在全段范围内使用,通电后及时恢复断电前模式的空调控制器已安装在20多个无人变配电所……一点一滴都是大家智慧与心血的结晶。这段时间,他们正在开发自动检测环境温度控制开关的排风扇节能控制器,让无人变配电所真正实现智能化。
(摘自人民铁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