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四电”专业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中铁灯联网”研发推广纪实
      时间:2020-05-08  点击量:   
【字体:

 近年来,中国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坚持立足“四电”专业,发挥“专业+”优势,推进路外相关市场拓展,在智慧城市建设领域进行了积极探索,牵头研发的“中铁灯联网”相继在广东江门、广西河池、湖北武汉等多个城市运用,并于2018年12月21日在浙江国际智慧交通产业博览会展出,引起了广泛关注,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坚持“四电+”优势,强化技术研发。智慧城市作为概念提出已经很久,但如何通过项目落地实现城市智能化,是地方政府和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发挥专业优势,提出并落实科技创新前瞻性、实用性、实践性“三个导向”,建立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积极与相关科研院所及产品研发商进行合作,以城市道路照明系统为着力点,加强智慧城市技术研发和项目落地。2016年以来,在实施广东江门智慧路灯改造项目中,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积极推动技术升级,采用宽带电力线载波技术进行单灯控制,实现对路灯控制箱的“三遥”控制管理,即遥控、遥讯和遥测。同时,根据客户需求,他们积极推动智慧路灯管理平台的研发,在项目上实现了对路灯照明用能进行控制与管理、对照明异常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全面提高路灯智能化管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牵头研发了中铁灯联网智慧城市照明管理云平台。该平台广泛应用于市政管理、隧道、机场港口、桥梁道路、楼宇、园区景观的照明和亮化等领域,对于促进城市、特色小镇环保节能、智能管控、智慧运维,集成汽车充电桩、视频监控、城市WiFi、5G基站、信息发布、智慧停车、智慧环卫、人/车流量监控、环境监测、防洪防汛监测、井盖异常报警、紧急呼叫等30多项功能,具有广阔的市场推广前景。目前,“中铁灯联网”商标已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备案注册,相关产品及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

 坚持“创新+”模式,强化市场开发。2017年6月,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中标新会城区道路150瓦以上高压钠灯LED路灯改造项目特许经营权项目,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个采用PPP模式进行城市道路LED智慧路灯改造特许经营权的项目。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积极与地方政府及合作方进行沟通,创新合作模式,通过少量投资实现收益共享分成,实现了政府与承包商的共赢,建设模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青睐。该项目按照建设—运营—移交的模式实施,由特许经营项目承包人负责项目投融资、设计、改造、运行管理和维护。项目建设期3个月,特许经营期限为10年。通过对49条主要道路上原有的4373盏150瓦以上高压钠灯路灯的灯杆进行升级改造,实现LED路灯的无线单灯控制功能,接入路灯管理所现有的智能管理系统平台进行智能控制。按照这一模式,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于2018年10月成功中标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建设项目。2018年12月,集团中标广西河池市金城江城区路灯节能改造项目(黑改白)特许经营权施工项目。该项目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对金城江区的城市道路12838盏高压钠灯、80杆老旧灯杆、5公里线缆进行线路改造,对原有高压钠灯进行LED路灯节能改造和智能化控制平台建设。项目采取节能效益分期偿付投资的方式,建设期3个月,特许经营期限为10年,改造完成后年综合节能率达70%以上。

 坚持“服务+”,强化品牌建设。强化角色定位,争做“城市合伙人”。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积极加强与驻地武汉东湖高新区政府沟通,以“城市合伙人”的角色,主动承担相关产业政策文件起草工作,主动承担政府应急工程,主动邀请专家赴江门考察智慧路灯项目,主动调研区内路灯现状并提出智慧路灯改造及运营管理方案,这种主动介入、主动服务的理念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认可,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强化技术服务,增强“产品附加值”。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不断加强与业主 联系,优化工程项目售后服务及延伸功能拓展,根据业主需求,开发了智慧路灯手机APP平台,打破了路灯管理地域限制,实现“节能降耗、智慧管控、智慧运维、数据管理、资产管理、安全管理”。同时,他们还为后期智慧城市预留接口,实现各种城市公共设施的智慧管理、资源共享、数据互通与综合运用,提升城市管理效率,为智慧城市建设构建一个系统的、开放式的物联网互联平台。这种敬业、专注的服务,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肯定,也为后期的市场拓展叫响了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中铁灯联网”品牌。

 据统计,2017年,全国路灯拥有量约3.15亿盏,真正具备联网功能的路灯不到1‰,灯联网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中铁武汉电气化局集团以建设绿色、节能、智慧型城市为契机,积极推动“中铁灯联网”建设,强化行业引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

(摘自人民铁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