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四局隧道公司两项科技成果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时间:2020-05-08  点击量:   
【字体:

 4月26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召开科技成果评价会,钱七虎院士等专家对十四局科技成果进行评价,十四局隧道公司长沙地铁3号线湘江隧道《水下岩溶越江盾构隧道施工综合技术研究》和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城市复杂环境下大直径盾构隧道穿越京广线敏感区施工控制关键技术》被认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长沙地铁3号线湘江隧道全长2.65公里,连接湘江东西两岸的灵官渡站和阜埠河站,下穿湘江和国家5A级景区橘子洲,是全线最大的控制性重点工程。湘江隧道橘子洲段下方是形成于3亿年前泥盆纪湘江岩溶发育区,此区域的溶洞宛如一个巨大的蜂巢,溶洞见洞率高达80.6%,平均每隔1米就有1个溶洞,在这里施工极易导致地面沉陷、江水贯通,号称“地质博物馆”,施工难度在国内外罕见。

 为了适应高水压、长距离、大埋深和湘江复杂水下岩溶发育区的施工,有效控制地面沉降,保护好湘江水资源环境,十四局施工团队在长沙地铁建设史上首次选用泥水平衡盾构,与中南大学、山东大学联合攻关,通过水上钢平台施工方案,将溶洞处理由水上施工转换为“陆地”施工等系列方案,有效解决了在浅溶洞区搭设钢管桩的技术难题。面对湘江水源保护区,施工团队开发溶洞复杂地层成孔新技术,采用创新环保型材料,还用钢围筒做“防护墙”,隔断了施工与江水的联系,有效保护了湘江环境。施工团队还联合研发人员对盾构机做了针对性设计,应对了因施工中黏土层堵塞刀盘开口影响施工的难题。

 长株潭城际铁路连接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为长株潭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网的主干线路线路全长96公里。树木岭隧道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之一,穿越整个长沙主城区。隧道全长12860米,其中,盾构段全长6550米,系在国内高铁施工领域首次采用盾构法掘进的隧道。

 施工沿线建筑密集,地下地上管线纵横交错,盾构左、右线先后10次下穿京广铁路大动脉,连续下穿老旧房屋,施工难度在国内同类型工程建设中首屈一指。负担该工程施工任务的3台直径为9.33米的盾构机,是当时全球最先进的土压平衡复合式盾构机。施工团队通过反复研究及现场试验,不断调整盾构机掘进参数和同步注浆量,成功将地表沉降控制在1毫米范围内,远远小于设计要求的7毫米沉降控制值,被世界隧道协会的国际专家们称为“了不起的穿越”。

 专家团队一致认为,由十四局隧道公司依托长沙地铁3号线湘江隧道和长株潭城际铁路树木岭隧道研发的两项技术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在水下岩溶地区盾构隧道建设和城市复杂环境下大直径盾构隧道建设领域有着广阔的推广前景,科研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摘自中国铁建股份公司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