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铁二十二局轨道公司在其北京地铁17号线项目应用的“智管云视频APP系统”获得了国家版权局下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取得了软件的全部权利。
项目通过使用“智管云”APP软件将复杂的工作简单化、数据化,集成化,通过系统集成的视频监控、风险辨识、隐患闭环管理、隐患动态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发起巡检六大核心功能,还同步解决了5个安全方面的问题。
1、风险源辨识和评估工作滞后或形式化,与现场施工不能紧密结合,对重大风险源可能带来的安全、质量隐患、以及可能由此造成的事故预判不及时,预防措施不到,“没有想到”的问题。
2、解决现场管理人员巡视现场“不能发现隐患”的问题,软件将施工现场隐患问题分成安全、质量两大类,确保了隐患数据与工程的实际情况相符合,现行标准与隐患排查依据相匹配。
3、解决现场管理人员及项目部相关人员不主动履职的问题和比例巡检频率不足、整改不及时的现象。软件可以将隐患信息以短信形式推送给整改责任人和隐患相关人,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重视和整改。
4、解决管理人员对现场安全质量管控状态无法实时掌握的弊端。设定隐患级别,量化考核和奖罚制度。所有统计数据报表均以隐患排查为基础体现实时变化,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效率提高了三倍。
5、解决现场安全质量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的短板。APP软件上传的问题均可以自动形成并导出检查记录及整改记录,既确保了隐患问题整改的全过程透明化,又留下现场管理的检查痕迹。
北京地铁17号线在使用“智管云”APP软件以来,已累计排查发现2200条安全、质量隐患问题,隐患问题的整改时限均在24小时内完成,实践证明,整改效率有了大幅度的提升,有效的实现了开发目标,有效保障了项目安全生产事故为零目标的实现。“智管云”APP软件好比项目安全生产的“金钟罩”,不仅能够实时查看现场监控视频,还可以实现安全隐患即时整改,现场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如有对规范的疑问,也可以在智管云平台上查看规范标准。
“智管云”APP软件让地铁建设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以往每月底对项目各队伍、工区进行考核要根据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进行综合打分,耗时2天才能统计出来,现在依靠“智管云”,随时随地能看到数据结果,实现了动态化、智能化、模式化安全管理。“智管云”APP同时具备隐患大数据的分析判别能力,根据隐患的类型、队伍、工区、考核等信息,自动整合形成安全管理趋势图表并实时进行更新分析。“智管云”不仅能发现问题,还能找到问题的源头。
应用“互联网+“技术创新开发的“智管云”APP软件,在使用的过程中引起了《新华社》、《人民日报》、《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经济参考报》、《北京日报》、《中国交通报》等权威媒体的关注,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业主单位及其他施工企业多次到项目部开展观摩交流活动,观摩交流人员一致对“智管云”APP软件的应用价值予以肯定。
(中铁二十二局轨道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