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2025年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部署2025年中施企协科技工作并为2024年度荣获科学技术奖的项目颁发了奖牌及荣誉证书,中铁二十二局集团公司及所属相关单位申报的科技创新成果一举斩获5项奖项,其中“极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安全建造关键技术”成果荣获工程建设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工程建设科学技术奖,作为工程建设领域极具权威性与影响力的奖项,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旨在奖励工程建设行业内对科技创新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个人以及在国际、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科技创新成果。
极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安全建造关键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成果由集团公司联合中铁二院、北京交通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研究成果以沪昆高铁(贵州段)岩溶隧道等工程项目为依托,开展了极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安全建造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极复杂岩溶区高速铁路隧道选址的避灾减灾技术,研发了瞬变电磁与核磁共振相组合的超前探水方法,有效提高了极复杂岩溶区隧道建设风险的防控能力;研发了高压富水岩溶隧道分水降压技术,开发了富水充填溶腔隧道上堵下排注浆技术,建立了基于多节头自胀式锚杆的岩溶角砾岩大断面隧道支护体系,实现了高压富水及岩溶角砾岩地层等复杂岩溶隧道安全快速施工;提出了隧道穿越大型溶洞稳定性判定及分类处治方法,形成了高铁隧道穿越大型溶洞的成套技术体系。
敏感城区盾构异形钢环补偿法侧向始发关键技术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成果依托北京地铁昌平线南延工程,针对敏感城区富水粉土地层空间狭小盾构无法正线始发难题,研发了受限场地盾构侧向始发斜切掌子面应力平衡补偿施工方法,开发了异形钢套筒成套装备,解决了富水粉土地层狭小空间盾构始发难题,降低了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研发了物理力学性能指标与掌子面加固土体相似的填充材料,解决了盾构机侧向始发不均衡切削技术难题;提出了盾构侧向始发信息化施工技术,建立了自动实时监控平台,实现了盾构始发过程实时监控。
敏感城区复杂地层微振爆破及变形控制技术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成果依托青岛地铁1号线和4号线工程,对爆破振动基本理论进行试验总结,并分析了爆破振动的影响因素。创造性地提出了软弱富水砂层“地表注浆+洞内帷幕注浆+地表疏干降水+大管棚+超前注浆导管”相结合的综合加固技术;通过正交仿真试验,对不同地层环境中爆破长度、钻孔深度、装药量对临近桥桩的动力影响规律和影响机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合理爆破施工长度、单孔深度及单孔装药量;基于明挖段爆破施工对既有结构的振动影响研究,提出了“上部机械开挖+下部台阶爆破+桥桩附近静态破碎”动静结合、分区控制的明挖基坑爆破动态控制技术。
地铁盾构近距离下穿公路隧道、铁路双层叠落区施工控制技术与应用(技术发明三等奖):该成果依托长春地铁6号线盾构施工下穿公路隧道、既有铁路双层叠落区敏感构筑物项目,面对盾构施工敏感风险源的施工难题,通过采用理论分析、预测模型搭建与训练和现场验证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形成了地铁盾构近距离穿越双层叠落区段敏感结构变形控制关键技术。该成果授权发明专利5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登记软件著作权3件,省部级工法1项,发表论文8篇。该成果以广清城际北延线项目北江特大桥等工程为依托,针对无砟轨道与大跨度桥梁变形协调技术难题,创建了无砟轨道施工线形“半预压非抬升”及长轨精调线形“温度因素影响梁体高程的半反值进行轨道抬升”预设理念,研发了长轨预精调施工关键技术,揭示了CPⅢ成果变化和不同顺坡长度对长轨预精调的影响规律,总结形成了大跨连续梁拱桥无砟轨道施工技术,推动了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向智能化、信息化、精益化施工升级。
(中铁二十二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