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城建二公司始终坚持科技引领,以BIM技术运用穿透项目策划、管理全过程,实现项目管理数字化、精细化提质升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深江铁路中山站加固改造工程属于营业线施工项目,怎样在保证大体量加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的同时又不影响既有站房的正常运营?”作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通道之一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江铁路中山站在建设施工中遇到棘手难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公司BIM团队创新构建“点云扫描+BIM+施工仿真模拟+电子沙盘”数字化建造技术链条,采用三维扫描仪对既有中山站进行毫米级数据采集,形成高精度既有站房模型。针对作业区域及营业线施工要求,在既有站房模型基础上进行安全防护措施模型搭建并对各工序进行仿真模拟,以“先试后建”的形式论证各技术方案的合理性,达到了为营业线施工安全保驾护航的效果。
此外,他们还将BIM成果融入电子沙盘系统,通过系统能直观展示营业线施工流水段划分、安全防护要求及改造前后情况,为各参建单位了解中山站加固改造工程建造要求提供具体化指导。
在佛山城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太平站建设过程中,站房设备区走廊部位空间狭窄且多专业管线纵横交错。“如何改变管线逐根调位布置现状,提升管综深化工作效率?”
该公司BIM技术团队探索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管线综合布置技术,通过将管综排布规则、检修空间要求等数据导入知识库,系统结合图纸自动输出管线综合布置成果,BIM技术人员后续进行核对或微调即可出具合理的管线综合布置深化方案,摆脱传统繁琐低效的人工排布模式。
“此项技术在佛山城市轨道三号线项目各站房建设应用中,累计解决管线碰撞问题214条。同时我们出具相应基于管综方案的孔洞预留交底图纸,避免了约160立方米的砌体凿除。”该BIM技术团队负责人陈文表示。
他们运用基于BIM的数字化技术手段,有效地减少因管线碰撞、砌体凿除所造成的二次返工费用,为实现效益优良的成本管理目标提供了有效手段。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房建项目微利的现状,该公司将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图精算,打好增效“铁算盘”。
该公司BIM技术团队针对传统工程量核算存在的效率低、人为误差大等痛点,搭建"三维模型-工程量数据-业务管理"的基于BIM模型算量流程。通过精准划分族构件类别、赋予构件清单代码参数、明确项目计算规则等方式,最终实现混凝土、模板工程量的自动输出,为建立施工图工程量台账、材料发放及对下验工计价提供数据支撑。
在坦尾更新改造项目建设中,他们通过钢筋BIM算量软件优化施工图算量模型,精准计算现场钢筋使用量,并建立对上对下两套算量模型,确保工程量差盈利。经测算通过施工图精算优化,平均钢筋工程量较图算量节约2.5%,模板工程量节约3%。
他们还将BIM技术运用于混凝土、木模板、内支撑架、外脚手架、砌体等关键工程量的精算工作,有效提高各项材料利用率,减少浪费,实现降本增效。
通过广泛开展BIM技术应用、总结及提升工作,近两年来,该公司BIM团队累计荣获省级BIM奖项18项、国家级BIM奖项24项,其中,2024年荣获优路杯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组金奖、中建协第九届建设工程BIM大赛一等奖、第七届“建模大师杯”全国BIM建模大赛特等奖,BIM技术成果转化为项目管理提质增效提供强劲动能。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以解决项目实际需求为导向,加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信息化技术运用,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田宇啸说。
(中铁城建 供稿)